5月9日,乘联会发布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63.0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5.5%(去年此时全国尚处疫情中),环比增长2.5%。1-4月,乘用车累计零售589.5万辆,同比下降1.3%。
(资料图片)
4月车市整体呈现出回暖迹象,主要原因是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经销商恐慌心态逐步稳定,消费者恢复理性消费,观望情绪得以缓解,前期压抑的需求有所释放。
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32.3%,出口同环比增长近3成
4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2.7万辆,同比增长85.6%,环比下降3.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84.3万辆,同比增长36.0%。
4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达32.3%,同比增长6.6%。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6.5%,合资品牌车型中仍然罕见新能源车的身影,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4%。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4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5%,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5.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3.1%,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7.6%,同比增7个点。
从动力类型来看,4月纯电动批发销量43.7万辆,同比增长104.0%,环比下降3.6%;插电混动销量17.0万辆,同比增长152.3%,环比增长3.3%,新能源车占比28%,较同期增加4个点占比。
4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1万辆,同比增长1028.5%,环比增长29.4%,占乘用车出口31%;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92.8%,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的48%。伴随着中国新能源的规模优势和市场扩张需求,以及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比亚迪在东南亚崛起。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继续增长,日系依旧未能反弹
4月自主品牌零售79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5%。2023年4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8.2%,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2023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49%,同比增加3.3%。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零售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上汽乘用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与此同时,合资品牌则表现不一,美系、德系零售份额上涨,日系则延续了下滑趋势。4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1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2%。4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1.6%,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8.7%,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8.4%,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
汽车行业利润率低于整个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2023年1-3月的汽车行业收入21,412亿元,同比增1%;成本18,723亿元,增3%;利润819亿元,同比降24%,汽车行业利润率3.8%,相对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4.9%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已处于偏低水平。
尽管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汽车行业处于稳步发展中,但整体利润水平压力较大。新能源车高增长,但亏损较大。燃油车虽然盈利能力尚可,但萎缩较快,这就是目前汽车行业的基本业态。
乘联会指出,乘用车行业已经脱离了原来的高利润行业。今年以来,车企盈利面临较大下滑,主要是因为史上最严国六b标准即将实施,对车企生产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被迫减产降库存,导致盈利能力受损。
对于近期特斯拉的涨价,乘联会认为这一消息有利于车市整体经营状况。因为特斯拉涨价能够体现车企对经营质量的关注,有利于改善消费观望心态。让消费者走出过度期待降价的预期,恢复正常的购买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