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大山深处的桑植县廖家村镇,暑气已渐渐消退。从镇上驱车团结村,沿着村村通水泥路盘山而上,满山石头疙瘩随处可见。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这是团结村的真实写照。村域内沟壑密布,裸露的石头遍地,团结村是远近有名的“石头村”。
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桑植县将团结村作为烟叶新区的乡村振兴重点规划村,今年已发展烟叶面积500余亩,产值预计2000万元左右。烟叶成为团结村民的“黄金叶”,在张家界市税务和残联等部门的努力下,烟叶也为一批残疾人就业铺就了坦途。
【资料图】
车行一个小时左右,水泥路已到尽头,路越来越难行,石头不时擦刮着车的底盘,我们只得弃车步行。走着走着,我们见到六七个大婶正在手脚麻利地为烟叶分级扎把。63岁的钟华玉就在其中。
钟华玉育有两儿一女,其中一个儿子是残疾人。
“今年仅七月八月就已经挣了7000多块钱。” 当问到她一家的收入情况时,钟华玉掩饰不住喜悦,“大儿子也在烟叶基地上班,虽然残疾,也实现了自食其力。”
我们接着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坳,来到该村最为开阔的一片坡耕地,20多位村民正在这里抢收烟叶。其中有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村民,就是钟大婶的大儿子陈功发。陈功发告诉我们,因自幼患有先天性脚疾,行走不灵便,外出找事屡屡受限。基地成立后,他从今年2月起一直在基地上班,每天有150元-180元的工资。
团结村的烟叶基地常年吸纳100余名村民就业。通过税务和残联等部门沟通协调,按照残疾人优先安置、土地优先出租的“两个优先”原则,基地接收了陈功发在内的12名残疾人在基地工作,另有65户残疾人家庭也从中受益。该基地因此被授予“全市惠农扶残示范基地”。因为种上了“黄金叶”,再加上党的惠民好政策,昔日的“石头村”一步步变成“黄金村”,身有残疾的人也开心地领到了工资,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与陈功发在家门口就业不同,廖家村镇苗寨居委会的张志贤、余金凤夫妇,则是通过粽叶走出大山,端牢饭碗。
余金凤和丈夫张志贤,一个患侏儒症,一个视力残疾。夫妻俩曾多次走出大山找工作,保洁、洗碗工、家政等工作都干过,最长的3个月,最短的仅5天。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夫妻俩经常需要依靠娘家婆家接济过活
后来,夫妻俩参加了残联组织的岗前技能培训,又经过税务部门反复到企业宣传相关政策,最终夫妻双双实现在全省农产品龙头企业桑植县康华粽叶公司就了业,如今夫妇俩每月拿到手的工资有6000多元。
康华粽叶坐落在桑植县澧源镇,该公司员工有500多人,累计接纳68名残疾人就业,占比近12%。今年6月,张家界市第二届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上,公司一次性提供了30多个残疾人用工岗位。
如何让有担当的企业加入扶助残疾人行列,税务部门经常用康华粽叶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事例,给企业算 “经济账”:以企业入库的残保金基数,详细计算安置残疾人就业可优惠的残保金金额及残疾人工资总额在企业所得税上的加计扣除,引导企业自愿吸纳残疾人就业上岗。7年间,康华粽叶享受到残保金减免约63万元,其中疫情期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525万元。
借力国家产业扶持政策,跟着产业走,“惠农”“扶残”成为税务和残联重点发力的方向,不止烟叶、粽叶,还有茶叶、莓叶、艾叶等,产业布局到哪里,帮扶跟进到哪里,税费优惠就减降到哪里。
近年来,张家界市陆续推出“税务、残联+基地(合作社)”“税务、残联+企业”模式,实施“一企一策”“一地(社)一策”等做法,托底供应化肥农药种子,分批重点扶持残疾人安置企业,30多次开展减税降费“进园入企”“惠农扶残进基地”等活动,截至今年7月,相继建立“惠农扶残示范基地(合作社)”12个、“惠农扶残示范企业(单位)”8个。
据市联残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168万人,残疾人10.52万,每16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扶残助残,需要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一直以来,市税务、残联等部门联合推动残疾人,张家界市残疾人用工单位从8年前的不足50家增至230余家,残保金收入从300万元增至4000多万元,惠及2.5万余户残疾人家庭。
“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正如团结村烟叶基地震耳发聩的呼唤,因为有税务、残联等职能部门的执着担当,烟叶、粽叶、茶叶等产业鼎力扶持,同心“叶”力,张家界惠农扶残之路越走越宽广。(通讯员 陈耿 陈汀 图/宗敏 )